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关于做好政策性森林保险体系建设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通知

时间:2024-06-17 00:34:22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536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做好政策性森林保险体系建设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通知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国家林业局


中国保监会 国家林业局关于做好政策性森林保险体系建设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通知

保监发〔2009〕117号


各保监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厅(局),内蒙古、黑龙江、大兴安岭森工(林业)集团公司,各相关保险公司、中国再保险集团公司,中国保险行业协会:

  为深入贯彻中央林业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做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与林业发展的保险服务工作,建立政策性森林保险制度,着力强化林业支持保护体系,现就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做好政策性森林保险工作的重要意义

  林业持续健康发展是满足国家建设和人民生产生活对生态和林产品需求的重要保证,是实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发展森林保险,是中央支持“三农”、发展林业的重要举措,有利于积极分散林业风险,保持和巩固林业建设成果,保障林业生产经营者的经济利益,对顺利推进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现代林业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一)做好政策性森林保险工作,有利于有效保护森林资源,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开展政策性森林保险,有利于保证受损的森林资源尽快得到恢复,有效保护森林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促进森林生态效益发挥,保障国家生态安全。

  (二)做好政策性森林保险工作,有利于巩固和发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全面推进各项配套改革措施。开展政策性森林保险,有利于巩固和发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建设生态文明、发展现代林业;有利于促进金融机构加大对林业发展的有效信贷投入,引导多元化资金支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林业发展。

  (三)做好政策性森林保险工作,有利于保障林业生产经营者的经济利益,提高其灾后恢复生产能力。开展政策性森林保险,有利于放大财政补贴资金使用效果,为林业生产经营者灾后恢复生产提供资金保障,有效调动社会各界造林育林的积极性和爱林护林的主动性,全面加快现代林业建设。

  二、做好政策性森林保险的基本原则、工作思路及实施步骤

  (一)基本原则。按照“政府引导、政策支持、市场运作、协同推进”的基本原则。坚持以政府引导作用为依托,以政策支持为保障,以市场化运作为手段,以协同推进为要求,探索建立防范和化解林业风险的保险保障体系。

  (二)工作思路。按照“统一原则、试点先行、稳步推进”的思路,探索建立由保险监管、林业、财政等部门与保险经办机构、林业企业、林业专业合作组织、林农等多方积极参与的政策性森林保险工作机制,逐步扩大森林保险的覆盖面,不断完善森林保险险种和服务创新,力争实现“政府满意、林农实惠、森林保障、保险发展”。

  (三)实施步骤。要坚持试点先行、以点代面、总结经验、稳步推广,有计划、分步骤地推进政策性森林保险工作。一是今年中央财政森林保险保费补贴试点地区福建、江西和湖南省的保险监管部门、林业部门要将政策性森林保险工作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抓紧抓好。二是鼓励森林资源丰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深入的省(区)积极摸索和积累经验,为争取纳入中央财政保费补贴试点单位做好准备。三是要以做好政策性森林保险为切入点,积极推动林农小额信用贷款保险、管护人员意外保险等涉林保险业务发展。

  三、科学合理制定政策性森林保险方案

  财政保费补贴试点地区的保险监管、林业部门要积极参与当地森林保险方案的制定,并将保险方案分别上报中国保监会、国家林业局。保险经办机构要充分征求财政、保险监管、林业部门及参保对象的意见,按照保监会下发的《关于规范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管理的通知》(保监发〔2009〕56号)要求,负责设计开发森林保险条款并向保险监管部门进行报备。

  (一)关于保险标的和责任范围

  森林保险试点要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比较深入,林地经营权已落实到位,地方政府较为重视的地区开始。保险标的以承保商品林、公益林为主,在试点基础上,逐步扩大试点品种。

  目前我国林业生产面临的主要风险是火灾、暴雨、暴风、洪水、泥石流、冰雹、霜冻、台风、暴雪、雨凇、虫灾等多种自然灾害。根据当地成灾特点和参保对象意愿,开发设计有潜力、受欢迎的保险产品。试点地区可单独选择火灾责任,也可选择火灾及其他几种对本地林业生产影响较大的自然灾害列入本地政策性森林保险保障范围,提高森林保险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合理确定免赔额度,吸引林农积极参保。

  (二)关于保险金额和费率

  政策性森林保险的保额和费率设定应以“低保费、保成本、广覆盖”为原则,既要考虑到林业生产经营者的缴费能力和基本保障需求,又要考虑到保险公司的风险防范水平和稳健经营,防止超出双方的承受能力。保险金额原则上为林木损失后的再植成本,可在300-800元/亩之间选择。

  要积极推动森林保险的广覆盖,确保一定规模的承保面,以大数法则和累加优势,有效分散经营风险。要综合考虑保险责任、风险分布区域以及历年的森林保险经营情况等因素,科学合理厘定森林保险费率。

  若参保对象需要增加除上述以外的保险责任或保额,并由此产生的保费,可由地方财政部门提供一定比例的保费支持。不能提供保费支持的,可由参保对象自行承担相应增加的保费。

  (三)关于巨灾风险安排

  各地应积极探索建立森林保险风险分散机制。当地保险监管部门、林业部门要积极推动森林巨灾保障机制建立。各参与森林保险的经办机构,要建立超赔保障机制,提高森林保险抗风险能力。

  四、几点要求

  (一)加强协同配合,共同推进政策性森林保险工作

  森林保险政策性强,涉及利益群体众多,需要多部门协同配合,共谋发展。各地应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和政策支持的作用,积极协调、引导、组织林农投保,积极推动建立财政、保险监管、林业部门以及保险经办机构之间的森林保险横向沟通机制,充分发挥金融保险在推进林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二)积极推动财政森林保险保费补贴政策落实到位

  要认真细化试点方案,完善保险条款,积极推动试点地区把中央财政森林保险保费补贴政策用好、用足,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的作用。

  (三)保险监管部门要充分发挥市场监管和协调职能

  一要积极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和经营氛围,认真做好保险经办机构的资质审查,对经办机构经营森林保险行为进行严格监管,为政策性森林保险试点的全面开展创造有利条件。二要采取措施防止恶性价格竞争。加大对套取国家财政资金、损害林农利益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维护市场秩序和林农利益。三要开通“绿色通道”,积极协调保险公司开发通俗易懂、简便易行的森林保险产品并及时批复。

  (四)林业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灾情防控和专业技术优势

  一要加强灾情防控,做好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等防灾防损工作。充分发挥森林防火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组织体系作用,及时向保险经办机构提供辖区内灾情、灾害发生、损失情况等相关信息,指导林农及时做好灾害预防工作。二要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优势,协助保险经办机构做好承保前的风险评估及灾后查勘定损工作,协助确定损失程度及损失原因等项工作。三要积极引导宣传,协同组织相关生产经营者投保森林保险。

  (五)保险经办机构要切实提高服务水平

  一要认真做好承保工作。规范业务操作行为,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鼓励林业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投保,引导散户林农、小型林业经营者主动参与森林保险,做好防灾防损工作,保证保险凭证到户,逐户建立明细档案,登记造册并公示,不断提高林农参保率和森林保险覆盖率。二要加强保险理赔服务。做到保险赔款直接到户,惠农政策、承保情况、理赔结果、服务标准、监管要求“五公开”,切实维护投保人的合法权益。三要加大森林保险的宣传力度。普及保险知识,提高林业生产经营者的保险意识,赢得其认可。四要加强信息沟通,建立政策性森林保险工作联系机制。在积极推动森林保险发展的同时,要认真总结经验,对于发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及时上报中国保监会和国家林业局,以便更好地推进政策性森林保险工作。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国 家 林 业 局

                           二○○九年十月十三日


北京市“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收缴管理使用暂行办法

北京市财政局 北京市卫生局


北京市“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收缴管理使用暂行办法
北京市财政局 北京市卫生局



为贯彻落实北京市卫生局、北京市物价局、北京市财政局联合下发的《关于在我市医院实行医药费“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改革的通知》〔京卫物价字(1997)16号〕(以下简称《总控通知》)精神,切实加强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管理,保证其合理运用到医学科学发展中去,
特制定本暂行办法。
一、根据《总控通知》规定,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由增设的门诊诊疗费和住院诊疗费收入中按10%提取,专项用于促进本市医学科技发展、医疗临床技术进步和在国际医学领域占领先地位的重点学科和特色专业建设,以及人才培养项目。
二、首都医学发展基金按照预算法及国发(1996)29号文件规定,纳入财政预算,实行财政专户管理,专款专用。
三、各“总控”单位于每年1月底之前将上年的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上缴市卫生局,市卫生局于2月底之前将基金上缴市财政专户,并按综合财政收支计划要求于3月底之前将使用计划报送市财政局。由市卫生局、市财政局共同组织专家对本年的使用项目进行评审,经审核批准后将
资金核拨到市卫生局,由市卫生局设专帐管理。
四、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使用范围只限于实行“总控”的各医疗卫生单位。基金项目的评审采取公开招投标的方式,经专家组论证后予以确认,并根据项目的规模,合理安排资金。
五、各用款单位要从单位自有资金中安排一定比例的配套资金做为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的必要补充。同时,用款单位要与市财政局、市卫生局签定专项资金使用合同书,年终编报资金决算。
六、开展科研课题的招标、投标、论证、评审和“总控”工作的调研、检查、培训等经费支出,由市卫生局在上缴首都医学发展基金的同时,将这部分经费支出计划报市财政局,经审核后,在基金中安排。
七、基金的管理使用接受市财政、卫生、审计部门监督检查,每年由市财政局、市卫生局、市审计局有关人员组成专项资金检查小组,对基金的使用及效益情况进行检查。
八、本办法自一九九九年起执行,由市财政局、市卫生局负责解释。



1999年6月25日

计量检定人员管理办法

国家计量局


计量检定人员管理办法

(一九八七年七月十日国家计量局发布)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第二十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实施细则》第二十九条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计量检定人员是指经考核合格,持有计量检定证件,从事计量检定工作的人员。

第三条 凡国家法定计量检定机构的计量检定人员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授权的技术机构中,执行强制检定和法律规定的其他检定、测试任务的计量检定人员,均须按本办法进行管理。

第四条 计量检定人员应为实施计量监督,发展生产、贸易和科学技术以及保护人民健康和生命、财产的安全提供准确可靠的检定数据。其职责:

(一)正确使用计量基准或计量标准并负责维护、保养,使其保持良好的技术状况;

(二)执行计量技术法规,进行计量检定工作;

(三)保证计量检定的原始数据和有关技术资料的完整;

(四)承办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委托的有关任务。

第五条 计量检定人员应具备以下业务条件:

(一)具有中专(高中)或相当于中专(高中)以上文化程度;

(二)熟悉计量法律、法规;

(三)能熟练地掌握所从事检定项目的操作技能。

第六条 计量检定人员的专业技术职务,按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颁发的规定执行。

第七条 国家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设置计量检定人员,由其主管的政府计量行政部门组织考核。

被授权单位执行强制检定和法律规定的其他检定、测试任务的计量检定人员,由授权单位组织考核。根据特殊需要,也可在授权单位监督下,委托有关主管部门组织考核。

第八条 计量检定人员的考核,由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统一命题。具体内容,包括计量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法律知识、实际操作技能和相应的计量技术规范。

第九条 经考核合格的人员,由组织考核的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发给计量检定证件。

计量检定证件由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统一制作。

第十条 计量检定人员从事新的检定项目,必须按本办法第六条、第八条的规定进行增项考核。

第十一条 计量检定人员应由考核发证单位登记造册,并向上一级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备案。

第十二条 计量检定人员出具的检定数据,用于量值传递、计量认证、技术考核、裁决计量纠纷和实施计量监督,具有法律效力。

第十三条 计量检定人员依法执行计量检定任务受法律保护。以暴力或威胁的方法阻碍计量检定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提请司法部门追究法律责任。

第十四条 计量检定人员有权拒绝任何人迫使其违反计量检定规程,或使用未经考核合格的计量标准进行检定。

第十五条 计量检定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伪造检定数据的;

(二)出具错误数据造成损失的;

(三)违反计量检定规程进行计量检定的;

(四)使用未经考核合格的计量标准开展检定的;

(五)未取得计量检定证件执行检定的。

第十六条 本办法第三条规定范围以外的计量检定人员的考核管理办法,由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参照本办法另行制定。

第十七条 本办法由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负责解释。

第十八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