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印发生产安全事故统计报表制度的通知

时间:2024-06-30 16:49:26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148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印发生产安全事故统计报表制度的通知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印发生产安全事故统计报表制度的通知

安监总统计〔2012〕9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各省级煤矿安全监察局,国务院有关部门安全监管机构:

《生产安全事故统计报表制度》己经国家统计局同意,现予印发,即日起实施,有效期至2014年6月25日。原《生产安全事故统计报表制度》同时废止。

附: 《生产安全事故统计报表制度》
http://www.chinasafety.gov.cn/newpage/Contents/Channel_6288/2012/0723/174091/content_174091.htm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

2012年7月16日





生产安全事故统计报表制度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制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批准

2012年6月



本报表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有关规定制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三条规定: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个体工商户等统计调查对象,必须依照本法和国家规定,如实提供统计资料,不得虚报、瞒报、拒报、迟报,不得伪造、篡改。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十五条规定:统计机构、统计人员对在统计调查中知悉的统计调查对象的商业秘密,负有保密义务。












目 录
一、总说明••••••••••••••••••••••••••••••••••••••••••••••••••••••••••••••••••••••••••••••••••••••••••••••••••••••••1
二、报表目录•••••••••••••••••••••••••••••••••••••••••••••••••••••••••••••••••••••••••••••••••••••••••••••••••••••2
三、调查表式••••••••••••••••••••••••••••••••••••••••••••••••••••••••••••••••••••••••••••••••••••••••••••••••••••4
(一)生产安全事故情况(工矿商贸A1表)••••••••••••••••••••••••••••••••••••••••••••••••••••••4
(二)生产安全事故情况(续)(工矿商贸A2表)••••••••••••••••••••••••••••••••••••••••••••5
(三)各类生产安全事故综合情况(综合B1表)••••••••••••••••••••••••••••••••••••••••••••••6
(四)地区生产安全事故综合情况(综合B2表)••••••••••••••••••••••••••••••••••••••••••••••7
(五)火灾事故汇总情况(行业C1-1表)•••••••••••••••••••••••••••••••••••••••••••••••••••••••••8
(六)生产经营性火灾事故情况(行业C1-1-1表)••••••••••••••••••••••••••••••••••••••••••••••9
(七)火灾死亡事故情况(行业C1-2表)••••••••••••••••••••••••••••••••••••••••••••••••••••••••10
(八)火灾重伤事故情况(行业C1-3表)••••••••••••••••••••••••••••••••••••••••••••••••••••••••11
(九)火灾直接经济损失事故情况(行业C1-4表)••••••••••••••••••••••••••••••••••••••••••12
(十)道路交通事故汇总情况(行业C2-1表)•••••••••••••••••••••••••••••••••••••••••••••••••13
(十一)生产经营性道路交通事故情况(行业C2-1-1表)••••••••••••••••••••••••••••••••••••14
(十二)道路交通死亡事故情况(行业C2-2表)•••••••••••••••••••••••••••••••••••••••••••••••••15
(十三)道路交通重伤事故情况(行业C2-3表)••••••••••••••••••••••••••••••••••••••••••••••••16
(十四)道路交通直接经济损失事故情况(行业C2-4表)••••••••••••••••••••••••••••••••••••17
(十五)水上交通事故汇总情况(行业C3-1表)•••••••••••••••••••••••••••••••••••••••••••••••••18
(十六)水上交通死亡事故情况(行业C3-2表)••••••••••••••••••••••••••••••••••••••••••••••••19
(十七)水上交通重伤事故情况(行业C3-3表)•••••••••••••••••••••••••••••••••••••••••••••20
(十八)水上交通直接经济损失事故情况(行业C3-4表)••••••••••••••••••••••••••••••••21
(十九)铁路交通事故汇总情况(行业C4-1表)•••••••••••••••••••••••••••••••••••••••••••••••••22
(二十)铁路交通死亡事故情况(行业C4-2表)•••••••••••••••••••••••••••••••••••••••••••••23
(二十一)铁路交通重伤事故情况(行业C4-3表)•••••••••••••••••••••••••••••••••••••••••••••24
(二十二)铁路交通直接经济损失事故情况(行业C4-4表)••••••••••••••••••••••••••••••25
(二十三)民航飞行事故汇总情况(行业C5-1表)•••••••••••••••••••••••••••••••••••••••••••••26
(二十四)民航飞行死亡事故情况(行业C5-2表)•••••••••••••••••••••••••••••••••••••••••••27
(二十五)民航飞行重伤事故情况(行业C5-3表)••••••••••••••••••••••••••••••••••••••••••••••28
(二十六)民航飞行直接经济损失事故情况(行业C5-4表)••••••••••••••••••••••••••••••••29
(二十七)房屋建筑及市政工程事故汇总情况(行业C6-1表)•••••••••••••••••••••••••••••30
(二十八)房屋建筑及市政工程死亡事故情况(行业C6-2表)••••••••••••••••••••••••••••31
(二十九)房屋建筑及市政工程重伤事故情况(行业C6-3表)••••••••••••••••••••••••••••32
(三十)房屋建筑及市政工程直接经济损失事故情况(行业C6-4表)••••••••••••••••33
(三十一)农业机械事故汇总情况(行业C7-1表)•••••••••••••••••••••••••••••••••••••••••••••34
(三十二)农业机械死亡事故情况(行业C7-2表)••••••••••••••••••••••••••••••••••••••••••••35
(三十三)农业机械重伤事故情况(行业C7-3表)••••••••••••••••••••••••••••••••••••••••••••36
(三十四)农业机械直接经济损失事故情况(行业C7-4表)••••••••••••••••••••••••••••••37
(三十五)渔业船舶事故汇总情况(行业C8-1表)••••••••••••••••••••••••••••••••••••••••••••••38
(三十六)渔业船舶死亡事故情况(行业C8-2表)••••••••••••••••••••••••••••••••••••••••••••••39
(三十七)渔业船舶重伤事故情况(行业C8-3表)••••••••••••••••••••••••••••••••••••••••••••40
(三十八)渔业船舶直接经济损失事故情况(行业C8-4表)•••••••••••••••••••••••••••••••••41
(三十九)特种设备事故汇总情况(行业C9-1表)••••••••••••••••••••••••••••••••••••••••••••••42
(四十)特种设备死亡事故情况(行业C9-2表)••••••••••••••••••••••••••••••••••••••••••••••43
(四十一)特种设备重伤事故情况(行业C9-3表)••••••••••••••••••••••••••••••••••••••••••••••44
(四十二)特种设备直接经济损失事故情况(行业C9-4表)••••••••••••••••••••••••••••••••45
四、填表说明•••••••••••••••••••••••••••••••••••••••••••••••••••••••••••••••••••••••••••••••••••••••••••••••••••46
五、主要指标解释••••••••••••••••••••••••••••••••••••••••••••••••••••••••••••••••••••••••••••••••••••••••••••51
六、事故统计有关规定•••••••••••••••••••••••••••••••••••••••••••••••••••••••••••••••••••••••••••••••••••••53
七、附录••••••••••••••••••••••••••••••••••••••••••••••••••••••••••••••••••••••••••••••••••••••••••••••••••••••••••55
(一)《国家统计局关于印发统计上大中小微型企业划分办法的通知》(节选)•••••••••••••••••••••••55
(二)《关于划分企业登记注册类型的规定》•••••••••••••••••••••••••••••••••••••••••••••••••••••••••••••••56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种分类目录(节选)••••••••••••••••••••••••••••••••••••••••••••••••••••••••••••••60

一、总说明
(一)统计目的
为及时、全面掌握全国生产安全事故情况,深入分析全国安全生产形势,科学预测全国安全生产发展趋势,为安全生产监管、煤矿安全监察工作提供可靠的信息支持和科学的决策依据,制订本统计报表制度。
(二)统计范围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造成人身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三)统计内容
主要包括事故发生单位的基本情况、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受伤人数、急性工业中毒人数、单位经济类型、事故类别、事故原因、直接经济损失等。
(四)组织实施
本统计报表由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负责组织实施,每月对本行政区内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进行全面统计。其中:火灾、道路交通、水上交通、民航飞行、铁路交通、农业机械、渔业船舶等事故由其主管部门统计,每月抄送同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五)报送时间
省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和煤矿安全监察局,在每月5日前报送上月事故统计报表(工矿商贸A1-A2表、综合B1表)。
国务院有关部门在每月5日前将上月事故统计报表(行业C1-C9表)抄送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六)各部门、各单位都要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按照本统计报表制度的规定,全面、如实填报生产安全事故统计报表。对于不报、瞒报、迟报或伪造、篡改数字的要依法追究其责任。
(七)本报表制度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负责解释。


二、报表目录

表号 表名 报告期别 填报范围 报送单位 报送日期及方式 页码
工矿商贸A1表 生产安全事故情况 月报 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造成人身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的生产安全事故 各级安全监管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 每月5日前专用网络 4
工矿商贸A2表 生产安全事故情况(续) 月报 同上 同上 同上 5
综合B1表 各类生产安全事故
综合情况 月报 同上 同上 每月5日前传真 6
综合B2表 地区生产安全事故
综合情况 年报 同上 同上 次年4月5日前 7
行业C1-1表 火灾事故情况 月报 全部的火灾事故(不含森林、草原火灾) 公安消防部门 每月5日前传真 8
行业C1-1-1表 生产经营性火灾事故情况 月报 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火灾事故 公安消防部门 每月5日前传真 9
行业C1-2表 火灾死亡事故情况 月报 全部的火灾事故(不含森林、草原火灾) 同上 同上 10
行业C1-3表 火灾重伤事故情况 月报 同上 同上 11
行业C1-4表 火灾直接经济损失事故情况 月报 同上 同上 12
行业C2-1表 道路交通事故情况 月报 全部道路交通事故 公安交管部门 同上 13
行业C2-1-1表 生产经营性道路交通事故情况 月报 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道路交通事故 公安交管部门 同上 14
行业C2-2表 道路交通死亡事故情况 月报 全部道路交通事故 同上 同上 15
行业C2-3表 道路交通重伤事故情况 月报 同上 同上 16
行业C2-4表 道路交通直接经济损失事故情况 月报 同上 同上 17
行业C3-1表 水上交通事故情况 月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沿海水域和内河通航水域发生的水上交通事故及中国籍船舶在境外水域发生的水上交通事故 交通海事部门 同上 18
行业C3-2表 水上交通死亡事故情况 月报 同上 同上 19
行业C3-3表 水上交通重伤事故情况 月报 交通海事部门 每月5日前传真 20
行业C3-4表 水上交通直接经济损失事故情况 月报
同上 同上 21

二、报表目录(续)
表号 表名 报告期别 填报范围 报送单位 报送日期及方式 页码
行业C4-1表 铁路交通事故情况 月报 铁路机车车辆在运行过程中与行人、机动车、非机动车、牲畜及其他障碍物相撞,或者铁路机车车辆发生冲突、脱轨、火灾、爆炸等影响铁路正常行车的事故 铁路部门 同上 22
行业C4-2表 铁路交通死亡事故情况 月报 同上 23
行业C4-3表 铁路交通重伤事故情况 月报 同上 24
行业C4-4表 铁路交通直接经济损失事故情况 月报 同上 25
行业C5-1表 民航飞行事故情况 月报 在公共航空运输过程中,自登上航空器准备飞行起,直至到达目的地点离开航空器为止的期间内发生的与该航空器运行有关并导致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事故 民航部门 26
行业C5-2表 民航飞行死亡事故情况 月报 同上 27
行业C5-3表 民航飞行重伤事故情况 月报 同上 28
行业C5-4表 民航飞行直接经济损失事故情况 月报 同上 29
行业C6-1表 房屋建筑及市政工程事故情况 月报 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当中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 住房城乡建设部门 30
行业C6-2表 房屋建筑及市政工程死亡事故情况 月报 同上 31
行业C6-3表 房屋建筑及市政工程重伤事故情况 月报 同上 32
行业C6-4表 房屋建筑及市政工程直接经济损失事故情况 月报 同上 33
行业C7-1表 农业机械事故情况 月报 各统计单位所辖区域内的国有、集体和个体全部农林牧副渔业生产单位,由农业机械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 农机监理部门 34
行业C7-2表 农业机械死亡事故情况 月报 同上 35
行业C7-3表 农业机械重伤事故情况 月报 同上 36
行业C7-4表 农业机械直接经济损失事故情况 月报 同上 37
行业C8-1表 渔业船舶事故情况 月报 各海区渔政渔港监督管理局和内陆水域各省级渔政渔港监督管理机构辖区内发生的渔业船舶水上事故 渔业部门 38
行业C8-2表 渔业船舶死亡事故情况 月报 同上 39
行业C8-3表 渔业船舶重伤事故情况 月报 同上 40
行业C8-4表 渔业船舶直接经济损失事故情况 月报 同上 41
行业C9-1表 特种设备事故情况 月报 因特种设备本身或外在(人为)因素导致特种设备爆炸、损毁、失效、缺陷、故障而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或者重大影响的突发事件 质检部门 42
行业C9-2表 特种设备死亡事故情况 月报 同上 43
行业C9-3表 特种设备重伤事故情况 月报 同上 44
行业C9-4表 特种设备直接经济损失事故情况 月报 同上 45

三、调查表式










































































































































































































































































































































不分页显示   总共4页  1 [2] [3] [4]

  下一页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人事局《福建省国家行政机关补充工作人员考试选调录用暂行办法》的通知

福建省政府办公厅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人事局《福建省国家行政机关补充工作人员考试选调录用暂行办法》的通知
福建省政府办公厅



省人事局制定的《福建省国家行政机关补充工作人员考试选调录用暂行办法》已经省政府原则同意,现印发给你们,望认真贯彻执行。执行中遇到的情况和问题,请径向省人事局反映。

福建省国家行政机关补充工作人员考试选调录用暂行办法
根据国家人事部、省政府的指示精神,为提高我省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素质,为实施公务员制度创造条件,从一九八九年开始,对新进入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实行以下考试选调、录用暂行办法。
一、国家行政机关补充工作人员必须在编制定员和增人指标内进行。按照机构改革和干部结构调整的原则,需要加强的部门补充工作人员,应先在各级机关内部富余人员中调整、解决。
二、凡县(区)以上国家行政机关补充非领导职务的工作人员,应一律通过与拟任岗位职务相应的考试考核、择优选调录用,其对象是:党政群机关工作人员,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国家统一分配的大中专毕业生、研究生(应有二至三年以上基层工作经验)和转业军官等。
三、报考条件。
(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有志于改革开放,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二)身体健康,年龄一般在四十五岁以下(县级机关四十岁以下);
(三)报考办事员职务者应具有高中、中专毕业或同等学历;
(四)报考科员以上职务者、应具有大专毕业或同等学历以上;
(五)具备主考机关规定的其他条件。
四、考试内容与办法。
(一)考试内容主要为国家机关通用的基础知识和各项业务需要的专业知识;
(二)考试按报考者应具备的文化条件,分层次进行。考试分笔试、面试,笔试合格者方可参加面试;
(三)考试每年举行一次,考试时间由各地(市)人事局确定,必要时可举行临时考试;
(四)考试程序。
1、发布公告。考试前一至二个月发布公告,内容包括:报考的职类、种类及其选调录用数额,报考资格、对象。报名时间、地点,报名手续,考试时间,主考机关要求的其他事项;
2、报名。报考者按规定的时间、地点,办理报名手续;
3、报考资格审查。主考机关组织对报考者进行资格审查,向符合报考者发放准考证;
4、笔试。报考者凭准考证按主考机关规定的时间和地点参加笔试;
5、面试。笔试合格者按主考机关规定的时间、地点参加面试;
6、体格检查。主考机关组织笔试、面试合格者到指定的医院进行体格检查。
五、选调、录用。
(一)主考机关对笔试、面试合格者的成绩进行综合评定,按成绩高低依次排出选调录用候选人名单,张榜公布;
(二)主考机关根据候选人名单和报考人志愿,按一定差额向用人单位推荐。但不得推荐与其有夫妻关系、夫妻双方的近亲属关系(包括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姐妹),及儿女姻亲关系(包括子女配偶及父母)的人员担任受其直接领导的岗位职务,也不得在其中一方担任领导职务的单
位的人事、监察部门工作;
(三)用人单位根据国家核定、批准的编制定员和增人指标对主考机关推荐的候选人,按拟任职位的条件考核后确定名单,报政府人事部门批准;
(四)凡经过考试考核合格被选调录用者,原单位应予放行,不得阻拦;如果原单位无故不放的,上一级人事部门可直接予以调动;
(五)候选人名单有效期为一年,在此期间内,按第五条(二)款规定递补岗位空缺;
(六)新选调录用人员,试用期一般为一年。试用期满合格者,按其考试等级试用期的表现予以任用。
六、考试机构。
(一)省人事局为主考机关,负责组织省级国家行政机关(含国家驻闽机关)工作人员的选调录用考试。包括统一制定计划、确定科目、审定试题、规定时间、发布公告、确定标准、张榜公布选调录用候选人名单等项工作。有关具体组织工作也可委托用人部门代理;
(二)受省人事局委托办理选调录用考试的地、市、县人事部门,要加强考试选调录用工作的力量,或设立相应的考试机构,负责考试考核工作,并受省人事局的指导与监督;
(三)地、市、县人事局根据本地区情况,参照省人事局关于国家机关人员选调录用考试的办法,负责本地区的考试考核工作。
七、各地各部门对考试选调录用工作要加强指导监督,严防弄虚作假、徇私舞弊的现象发生。对徇私舞弊者,要严肃处理,情节严重的,给予纪律处分;违法的,追究刑事责任。对违反规定的报考者,应取消其考试选调录用资格。
八、考试选调录用工作经费按现行财政体制统筹安排。



1989年2月15日
在古代中国,早在西周时期,便有人论述过法的问题。周公姬旦就主张“明德慎刑”,反对族刑连坐、滥杀无辜,要求注意区分犯罪的故意与过失、偶犯与累犯,还提倡先教后罚、以教代罚。这些刑法思想,体现出周公的刑事法理观念。
到了诸子蜂起、百家异说的春秋战国时代,萌发了中国法思想史上第一个辉煌的时期。当时的各家各派,诸如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对于法的问题都曾议论纷纷。
儒家主张实行礼治、德治和人治。认为“为国以礼”,要以维护等级差别的行为规范??礼,作为维护社会秩序和政治秩序的最主要的工具;认为“为政以德”,要求统治者依靠“德行教化”来实行统治;认为“为政在人”,要求由圣君贤哲来实行统治。
墨家主张用法来“壹同天下之义”。他们提出“尚同”说,认为在法产生之前,人们各有各的是非标准,即所谓人各有“义”,大家意见分歧而不可避免地发生争斗,后来选出天下贤人确立为天子,“发宪布令于天下之众”,这样就终于实现了“壹同天下之义”,就终于有了法。还提倡“兼爱”说,劝说互爱互利,主张“赏贤罚暴”、“不党父兄”不偏富贵,反对亲亲原则。
道家主张“道法自然”,认为自然法则就是办事的根本原则,由此而主张“无为而治”、一切顺乎自然,反对制定各种礼法制度
特别是以李悝、商鞅、慎到、申不害、韩非等为代表的法家,反映新兴地主阶级的愿望,反对儒家的“礼治”、“德治”和“人治”思想,主张运用法来治国安邦。法家是个被史学家视为建法立制、富国强兵、著书定律、以法治国的学派。
从秦汉至鸦片战争的漫长时期,法思想领域中长期占据统治地位的是封建正统儒家思想,战国时期法学的欣欣向荣局面不复出现。但这二千年中,封建的立法和司法并没有停止它的发展,每一大的封建王朝都有体系庞大的法典和繁复的行政与司法合一的体制。立法和司法的实践不可避免地要在法学理论上作出反映,因而这二千年中,法学的进展虽然是缓慢的,但终究也在进展着。
这期间董仲舒等人所形成的封建正统儒家法思想,把君主制定法的权力披上神学外衣,并且将这种权力同以家族为本位的宗法思想和以“三纲”为核心的封建礼教结合在一起。阐述这种思想的儒家经义成为立法、司法的根本原则。董仲舒还以《春秋》经义判案,并将所判决的232个案件作为案例著为《春秋决事比》,亦称《春秋决狱》。
这期间,在法学领域中还出现了通常所说的“律学”,出现了一批象马融(汉)、郑玄(汉)、张斐(晋)、杜预(晋)、长孙无忌(唐)这样有影响的法学家、律学家。他们都有专门对以律为主的成文法进行讲习、注解的法学著作,这些著作不仅从文字上、逻辑上对律文进行解释,而且也阐述某些法的理论,如关于礼和法的关系,刑罚的宽严,肉刑的存废,律、令、例的运用,刑名的变迁以及听讼、理狱等方面的理论。
鸦片战争后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思想史上又出现一个百家争鸣的局面。在时代剧变情势下,农民革命领袖,地主阶级改革派、洋务派、顽固派,资本阶级改良派、革命派,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法等各种问题尽抒己见。特别是一生中大部分时间从事立法、司法工作的清末重臣沈家本,不仅深入研究了中国传统的法和法学,而且在相当广泛的范围研究了当时欧美日本的法和法学,他主张中国法学要适应世界历史的新潮流,提出了法学研究应当坚持中西结合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原则,在中国法学发展史上作出了贡献。
在西方,古希腊和古罗马的著名思想家、法学家如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西塞罗、乌尔比安等,都曾广泛且深入地论及或研究了法的问题。
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等人把法分为自然法和人定法两种,认为自然法是居于人定法之上并指导人定法的普遍法则,最早提出了自然法学说。特别是被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赞誉为“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 、被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褒扬为古希腊“最博学的人物” 亚里士多德,不仅在哲学、逻辑学、伦理学、历史学、政治学、经济学、美学以及自然科学的许多部门都有精深的研究,而且对西方法学的发展也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就法理学而言,他在法的基本理论、基本范畴方面,举凡法的定义、目的、作用、分类,法治,法与政体,法与自由,法与教育等一系列基本问题,都有阐述。
亚里士多德对法理学的一个重要贡献在于,他是西方法学史上第一次系统地阐述法治学说的人物。亚里士多德力排众议,倡言法治、反对人治、一再强调实行法治具有必要性和优越性,认为“法是最优良的统治者” ,提出了“法治应当优于一人之治” 这个著名的命题。
古罗马思想家、法学家西塞罗,在亚里士多德等人提出自然法思想的基础上,第一个系统地阐述了自然法学说。特别是古罗马伯比尼安、保罗、盖尤斯、乌尔比安等所谓罗马五大法学家的出现,标志着法学家已经作为一个职业法学家群体出现,标志着法学成为一种专门的学问。他们协助国王立法,参与诉讼,解释法、讲授法学。虽然他们沿袭希腊时期斯多葛学派和罗马人西塞罗的法思想,并无太多的独特建树,但他们在深入研究罗马法时,也深入阐述了法学的一般原理,例如阐述了自然法、万民法和市民法的关系,阐述了公法与私法分类的原理,特别是详尽地阐述了以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为中心的法的概念和法的关系。他们的著述不仅在当时受到统治者的推崇和高度重视,具有法的效力,而且对以后西方法学特别是立法实践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西方历史发展到中世纪,神学统治着上层建筑领域的各个方面。正如恩格斯所说:“政治和法律都掌握在僧侣手中,也和其他一切科学一样,成了神学的分支,一切按照神学中通行的原则来处理。教会教条同时就是政治信条,圣经词句在各法庭中都有法律的效力。甚至在法学家已经成为一种阶层的时候,法学还久久处于神学的控制之下。 虽然如此,但立法和司法活动的存在毕竟是个客观事实,所以,中世纪欧洲也还是有着自己的包括法理学在内的法学的。只是这时的法学同神学交融在一起。这种法学集中地反映在中世纪最大的神学家阿奎那的神学法律观中。
西方历史进入资产阶级革命时代以后,资产阶级法学世界观在澎湃而起的各种革命思潮中是最有影响的思潮。在资产阶级革命浪潮中产生了格劳秀斯、霍布斯、洛克、孟德斯鸠、卢梭和罗伯斯比尔等一大群风云一时的启蒙思想家、法学家或重大的历史人物,他们著书立说,对法的问题进行了多种多样的研究和探索、把西方法理学推进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特别是他们提出了一整套自然法理论,为资产阶级推翻封建旧世界、建立资本主义新世界提供了锐利的理论武器。
革命时期的思想家、法学家还提出了许许多多其他的法学理论。像孟德斯鸠便提出了法的精神的学说,洛克和孟德斯鸠提出了三权分立学说,罗伯斯庇尔提出了系统的人权学说,康德尤其是黑格尔则提出了他们的法哲学,等等。
自然法学派衰落了,历史法学派、分析法学派、哲理法学派等等应运而生了。分析法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英国人约翰•奥斯汀(1790-1859),这一学派强调对法要着重进行法理学上的分析研究,轻视甚至否定对法进行价值研究,提倡运用纯形式逻辑和推理的方法揭示或认识法的共同的概念、原则和特征。按照奥斯汀的理论,人们不必过问法是否符合正义,法就是现存的、实实在在的命令和规则,“恶法亦法”,对于法,人们只有服从。显然,无论奥斯汀是有意还是无意,他的学说事实上已经是为现存法制的合理性和永恒性作论证作辩护了。
历史法学派是在德国出现的以胡果,特别是以萨维尼为代表的一个法学派别。这一派既否定自然法学派的理性法学、正义法学,也否定奥斯汀的规范分析法学。在他们看来,自然法学派指望能够制定出合乎人类理性、正义且普遍适用的法的观点,不过是幻想;分析法学摒弃理性主义法学而注重对法作出实在的逻辑的分析,固然是可取的,但分析法学不在意法的内在的东西也是不足为训的。
除了分析法学派、历史法学派和哲理法学派以外,此间还有以法国的孔斯坦(1767-1830)和英国的边沁(1748-1832)、约翰•密尔(1806-1837)为代表的功利主义法学派等等。
我们不难看到,在二千多年的文明史上,的确产生过众多的给予法理学以至整个法学的发展以深刻影响的人物,产生了纷纭繁杂的法的观点、思想、理论、学说,繁衍了种种法学流派。社会科学的各种观点学说,与作者本身的内在性格是密不可分的。人性决定思想,人性决定一切。



作者黄维青:上海律师事务所律师,法学硕士,会计师,经济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