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人事部关于印发《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暂行规定》及其《实施办法》的通知

时间:2024-07-24 13:19:45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644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人事部关于印发《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暂行规定》及其《实施办法》的通知

人事部


人事部关于印发《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暂行规定》及其《实施办法》的通知
1993年1月6日,人事部


为适应我国加快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根据深化职称改革的精神和两年来经
济员资格考试的试点经验,决定在经济专业人员中实行中、初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制度。现将《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暂行规定》及《实施办法》印发你们,望结合各地区、各部门的实际贯彻执行。

附件1: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暂行规定

第一条 为加强经济专业队伍建设,提高经济人员素质,客观公正地评价和选拔人才,充分发挥经济人员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根据深化职称改革、使我国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制度纳入对外开放总格局的精神,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经济专业技术资格实行全国统一考试制度,由全国统一组织、统一大纲、统一试题、统一评分标准。资格考试设置两个级别:经济专业初级资格、经济专业中级资格。参加考试并成绩合格者,获得相应级别的专业技术资格。以后不再进行经济专业中、初级职务任职资格的评审工作,各地区、各部门为评定相应经济专业职务任职资格进行的考试也不再进行。
第三条 按本规定通过全国统一考试获得经济专业中、初级资格的人员,表明其已具备担任相应职务的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资格不与工资待遇挂钩。单位根据实际需要自主决定获得资格人员的职务和工资待遇。
第四条 经济专业中级资格考试分甲、乙两种。甲种考试为该资格应具备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的考试。乙种考试为经济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考试,凡不具备规定学历的人员,必须取得乙种考试合格证书,方能参加甲种考试。
经济专业初级资格考试只设一种,为该资格应具备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的考试。
第五条 经济专业初级资格考试科目为:1、经济基础知识;2、专业知识和实务(分为工业、农业、商业、物资、外经贸、财政、金融、保险、运输、劳动、邮电、房地产、旅游、价格管理十四个专业)。
经济专业中级资格甲种考试科目为:1、经济基础理论及相关知识综合考试;2、专业知识和实务(专业划分同上)。
经济专业中级资格乙种考试科目为:1、经济学;2、企业管理原理;3、统计与会计知识;4、市场营销;5、经济法;6、经济数学。
第六条 报名参加经济专业中、初级资格考试的人员应拥护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
第七条 报名参加经济专业初级资格考试的人员,除具备第六条所列条件外,还必须具备高中毕业以上学历。
第八条 报名参加经济专业中级资格甲种考试的人员,除具备第六条所列条件外,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中等专业学校毕业后从事专业工作满十年,取得经济专业初级资格(含1992年年底以前通过国家考试获得的经济员资格或本规定发布前按照国家统一规定评聘的初级经济专业职务),经济专业中级资格乙种考试合格。
2、大学专科毕业后从事专业工作满六年;大学本科毕业后从事专业工作满四年。
3、获第二学士学位后或研究生班结业后从事专业工作满二年。
4、获硕士学位后从事专业工作满一年;获博士学位。
第九条 经济专业初级资格和中级资格的甲种考试每年举行一次,全部考试科目合格者,授予人事部统一印制的《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全国范围内有效。
第十条 经济专业中级资格乙种考试各科的开考计划,以两年为一周期循环安排。考试成绩采用单科累积的方式,每门科目考试合格,由人事部颁发单科合格证明。规定的科目全部合格后,由人事部颁发经济专业中级资格乙种考试合格证书。
第十一条 经济专业的中、初级资格中文名称和英文译名根据国际通例和各经济专业部门的工作性质及特点,由主管部门确定,经人事部同意后正式使用。所定名称与原名称作用相同。
第十二条 经济专业中、初级资格实行注册登记制度。资格有效期一般为五年。有效期满,持证者要按规定主动到发证机构办理注册登记。
第十三条 对伪造学历、资历或考试作弊,骗取资格证书和乙种考试合格证书的人员,发证机关应取消其资格,收回证书。
第十四条 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在国务院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进行,由人事部负责,委托全国职称考试指导中心具体组织实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资格考试的组织实施工作由当地职改领导小组决定。
第十五条 本规定适用于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本规定解释权属人事部。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执行,过去有关规定与本规定不符的,以本规定为准。

附件2:《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暂行规定》实施办法

一、设立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编写暨命题委员会和考试办公室。考试大纲编写暨命题委员会由人事部与各有关专业专家共同组成,负责考试大纲、教材编写及命题工作。考试办公室设在人事部全国职称考试指导中心,负责组织考试大纲的审定,确认试卷水平并审定试题,制发考务工作的有关办法、规则,指导、协调各地考务工作,处理有关考试的日常工作。
二、经济专业初级资格考试和经济专业中级资格甲种考试从1993年开始实施。考试日期定为每年9月的第二个星期日。1993年考试具体时间另行确定。
经济专业中级资格乙种考试从1994年开始实施。第一年考试科目为:经济学、企业管理原理、统计与会计知识;第二年考试科目为:市场营销、经济法、经济数学。考试定于每年5月的第三个星期六下午开始。
如遇特殊情况,经资格考试办公室批准,可调整考试时间。
三、经济专业初级资格考试和经济专业中级资格甲种考试报名时间定为每年的3月1日至31日。中级资格乙种考试报名时间定为考试前一年度的10月1日至31日。报名地点由各地资格考试管理机构确定,在报名开始前一个月公布。
四、参加经济专业中、初级资格考试,均由本人提出申请,到当地考试管理机构报名。考试管理机构按规定程序和报名条件审查合格后,发给准考证。考生凭准考证在指定的时间、地点参加考试。
五、考场原则上在地(市)设置,必要时可在县设置。中央和国务院各部门及其直属单位的人员按属地原则参加考试。
六、有组织、有计划地做好资格考试的培训工作。各地举办的资格考试培训班须经当地人事厅(局)或职改部门批准,发挥有关专业主管部门的作用。培训班必须具备场地、师资、教材等必要的条件。坚持考试和培训分开,参加考试工作的人员不得参加培训工作。参加培训坚持自愿原则,费用由考生个人支付。
七、严格执行考务工作的有关规章制度,做好试卷在命题、印刷、发送和保管过程中的保密工作,严格考场纪律,严禁弄虚作假,对违反规章制度者,应按规定进行处理。考务工作的有关规章制度按经济员资格考试的考务规则执行。


河南省政府机关远程网络系统邮件传输管理暂行规定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河南省政府机关远程网络系统邮件传输管理暂行规定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为确保河南省政府机关远程网络系统实用、高效、安全、可靠地运行,依照行政法规的规定,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规定。
一、河南省政府机关远程网络系统是行政首脑机关办公决策服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系统的内部专网。
二、网络成员单位包括:省政府各部门,各市地政府、行署,列席省政府全会和单列行文的省直部门、部属单位,县(市)政府和省政府各驻外办事处以及省政府信息直报单位。
网络成员单位在技术业务上接受省政府办公厅规划指导。
三、网络成员单位应按照省政府办公厅的要求,认真进行电子数据传送和管理。目前通过网络系统可传输各单位报送的无密级请示、无密级信息、简报及其他有关数据。
四、省政府办公厅通过远程网络暂向各网络成员单位提供下列服务内容:无密级的国务院及办公厅文件、省政府及办公厅文件、明传电报(省政府及办公厅下发的明传电报,自5月1日起,停止从原渠道发送);国务院办公厅向各省市政府开放的共享信息;省政府办公厅编发的《政府
工作快报》;各市地上报的共享信息以及《河南省人民政府综合信息服务系统》(通过浏览器浏览);网络成员间电子邮件系统;国务院和省政府规定可以由网络系统传输的其他信息。
五、实行请示文件网上报送制度。为促使公文系统尽快在网上运行,自2000年3月1日起,凡报送省政府的非密级请示文件,在纸质文件报送的同时,须从网上报送该请示件的电子文件。省政府办公厅对各单位报送的电子文件将在网上运转办理,纸质文件同时运转送批。除密件外
,在报送纸质请示件时没有一并报送电子文件而导致延误该件办理的,责任由报送单位自负。省政府办公厅将定期通报各单位请示文件网上报送情况。
六、为保证政务信息采编系统正常运行,实行政务信息网上报送制度。各联网单位应尽快实现从网上报送政务信息。各单位政务信息的网上报送情况,将作为信息工作年终考核评先的一项重要依据。
七、建立信息共享库。省政府办公厅在网上建立“共享信息”栏目。对各单位报送的电子信息,由省政府办公厅筛选存入信息共享库,保证网络成员单位之间的信息共享。对入库信息按采用计分。传真机接收的信息不入共享信息库。
八、网上传输政务信息应严格按格式上报。主题词一栏应统一使用《河南省人民政府公文主题词表》(豫政办〔1998〕53号)中的主题词,除类别词外,最多不超过5个,中间用西文状态的逗号或空格分开。“上报单位”一栏,市地、省直部门应规范填写省名加市地政府、行署
或加部门简称;县(市)应规范填写省、市地加县(市)政府简称(河南省政府远程系统公文、信息上报用户规范名称附后)。
九、加强对远程系统的管理。各网络成员单位须确定1至2名政治可靠、具有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同志担任远程系统管理员,人员名单报省政府办公厅备案。系统管理员每天要定时开机上网(含节假日)查收电子邮件,严防误时误事。对省政府办公厅配发的各种软件(包括资料和标识符
文件)应认真保管。除商品软件外,省政府办公厅开发的各种应用软件,其产权归省政府办公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擅自转让或扩散。
省政府办公厅将每年以不同形式对各地、各部门技术人员进行专题培训,组织技术研讨。各网络成员单位要关心、支持远程网络工作站的建设,选择安全保密的位置设置机房,购置必需的办公设备,解决必要的办公、维护经费,以确保网络系统的运行畅通。
十、网络系统的保密定位。省政府远程网络系统是全国行政首脑机关决策服务系统省级节点以下的组成部分。为明确职责,便于管理,确定省级节点以上为涉密系统。涉密系统遵照国务院办公厅统一部署,通过在网络外围设立的“非军事区”内设置外部代理服务器、加密机、路由和内
、外防火墙技术等,实现省对国务院办公厅和部委间数据传输的安全保护。省级节点以下的远程网络系统,属于“封闭的政府内部‘信息资源与办公业务’广域网络”的分支。网上暂不传送保密数据,也暂不定为涉密系统,待网络运行一段时间后,再依实际需求情况确定远程网络系统的保
密定位升级问题。
十一、认真执行国务院《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和《河南省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办法》,完善和建立各项安全保护措施,加强安全管理。各网络终端要保证专机专用,专人管理,不得擅自对系统软件进行增、删、改操作,系统管理员要定期进行病毒检查,确保传输文件中
不含病毒。
十二、严格遵守保密法规,加强保密管理。各单位保密机构对远程网络系统的保密工作应加强领导、管理和监督,对远程系统管理人员在上岗前要进行保密教育,认真组织其学习、执行国家保密局《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管理暂行规定》,并建立健全保密制度。通过网络系统收到的数据
文件与纸质文件具有同等效力,要按正式公文使用和管理。各网络终端在没有统一配备加密机以前,在远程网上一律不得传送带密级的信息或文件,对与本单位局域网连接的远程终端,也应加强数据保密工作。当网络设备或软件出现故障时,应及时报告省政府办公厅网络管理机构。
十三、省政府远程网络系统及各单位入网终端要和国际互联网进行物理隔开,严禁直接或间接接入国际互联网。

附:
河南省远程系统公文、信息上报用户规范名称(一)
-------------------------
|编 号| 单位名称 | 用户名称 |
|---|---------|---------|
| 1 |河南省计划委员会 |河南省计委 |
|---|---------|---------|
| 2 |河南省物价局 |河南省物价局 |
|---|---------|---------|
| |河南省经济贸易委 | |
| 3 | |河南省经贸委 |
| |员会 | |
|---|---------|---------|
| 4 |河南省医药管理局 |河南省医药局 |
|---|---------|---------|
| |河南省经济体制改 | |
| 5 | |河南省体改委 |
| |革委员会 | |
|---|---------|---------|
| 6 |河南省教育委员会 |河南省教委 |
|---|---------|---------|
| 7 |河南省招生办公室 |河南省招生办 |
|---|---------|---------|
| |河南省科学技术委 | |
| 8 | |河南省科委 |
| |员会 | |
|---|---------|---------|
| 9 |河南省专利局 |河南省专利局 |
|---|---------|---------|
| |河南省民族事务委 | |
|10 | |河南省民委 |
| |员会 | |
-------------------------

-------------------------
|编 号| 单位名称 | 用户名称 |
|---|---------|---------|
| |河南省体育运动委 | |
|11 | |河南省体委 |
| |员会 | |
|---|---------|---------|
| |河南省计划生育委 | |
|12 | |河南省计生委 |
| |员会 | |
|---|---------|---------|
|13 |河南省公安厅 |河南省公安厅 |
|---|---------|---------|
|14 |河南省安全厅 |河南省安全厅 |
|---|---------|---------|
|15 |河南省民政厅 |河南省民政厅 |
|---|---------|---------|
|16 |河南省司法厅 |河南省司法厅 |
|---|---------|---------|
|17 |河南省监狱管理局 |河南省监狱管理局 |
|---|---------|---------|
|18 |河南省财政厅 |河南省财政厅 |
|---|---------|---------|
| |河南省国有资产管 | |
|19 | |河南省国资局 |
| |理局 | |
|---|---------|---------|
|20 |河南省人事厅 |河南省人事厅 |
-------------------------

-------------------------
|编 号| 单位名称 | 用户名称 |
|---|---------|---------|
|21 |河南省编制委员会 |河南省编委 |
|---|---------|---------|
|22 |河南省劳动厅 |河南省劳动厅 |
|---|---------|---------|
|23 |河南省地质矿产厅 |河南省地矿厅 |
|---|---------|---------|
|24 |河南省建设厅 |河南省建设厅 |
|---|---------|---------|
|25 |河南省测绘局 |河南省测绘局 |
|---|---------|---------|
|26 |河南省煤炭工业厅 |河南省煤炭厅 |
|---|---------|---------|
| |河南省机械电子工 | |
|27 | |河南省机械厅 |
| |业厅 | |
|---|---------|---------|
|28 |河南省冶金工业厅 |河南省冶金厅 |
|---|---------|---------|
| |河南省石油化学工 | |
|29 | |河南省石化厅 |
| |业厅 | |
|---|---------|---------|
|30 |河南省纺织总会 |河南省纺织总会 |
|---|---------|---------|
|31 |河南省交通厅 |河南省交通厅 |
|---|---------|---------|
|32 |河南省农业厅 |河南省农业厅 |
|---|---------|---------|
|33 |河南省畜牧局 |河南省畜牧局 |
|---|---------|---------|
|34 |河南省林业厅 |河南省林业厅 |
|---|---------|---------|
|35 |河南省水利厅 |河南省水利厅 |
|---|---------|---------|
|36 |河南省国内贸易厅 |河南省贸易厅 |
|---|---------|---------|
|37 |河南省粮食厅 |河南省粮食厅 |
|---|---------|---------|
| |河南省对外贸易经 | |
|38 | |河南省外经贸厅 |
| |济合作厅 | |
|---|---------|---------|
|39 |河南省文化厅 |河南省文化厅 |
|---|---------|---------|
|40 |河南省文物局 |河南省文物局 |
|---|---------|---------|
|41 |河南省广播电视厅 |河南省广电厅 |
|---|---------|---------|
|42 |河南省卫生厅 |河南省卫生厅 |
|---|---------|---------|
|43 |河南省审计厅 |河南省审计厅 |
|---|---------|---------|
|44 |河南省外事办公室 |河南省外办 |
|---|---------|---------|
|45 |河南省侨务办公室 |河南省侨办 |
|---|---------|---------|
| |河南省国防工业办 | |
|46 | |河南省国防工办 |
| |公室 | |
|---|---------|---------|
| |河南省人民防空办 | |
|47 | |河南省人防办 |
| |公室 | |
|---|---------|---------|
|48 |河南省统计局 |河南省统计局 |
|---|---------|---------|
|49 |河南省监察厅 |河南省监察厅 |
-------------------------

-------------------------
|编 号| 单位名称 | 用户名称 |
|---|---------|---------|
| |河南省工商行政管 | |
|50 | |河南省工商局 |
| |理局 | |
|---|---------|---------|
|51 |河南省出版局 |河南省出版局 |
|---|---------|---------|
|52 |河南省乡镇企业局 |河南省乡镇企业局 |
|---|---------|---------|
|53 |河南省地方税务局 |河南省地税局 |
|---|---------|---------|
|54 |河南省环境保护局 |河南省环保局 |
|---|---------|---------|
|55 |河南省土地管理局 |河南省土地局 |
|---|---------|---------|
|56 |河南省技术监督局 |河南省技术监督局 |
|---|---------|---------|
| |河南省农村工作办 | |
|57 | |河南省农办 |
| |公室 | |
|---|---------|---------|
| |河南省发展研究中 |河南省发展研究中 |
|58 | | |
| |心 |心 |
|---|---------|---------|
|59 |河南省轻工总会 |河南省轻工总会 |
|---|---------|---------|
|60 |河南省盐业管理局 |河南省盐业局 |
|---|---------|---------|
|61 |河南省科学院 |河南省科学院 |
|---|---------|---------|
|62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河南省农科院 |
|---|---------|---------|
|63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 |河南省社科院 |
|---|---------|---------|
|64 |河南省驻京办事处 |河南省驻京办 |
|---|---------|---------|
|65 |河南省供销合作社 |河南省供销社 |
|---|---------|---------|
|66 |河南省物资集团 |河南省物资集团 |
|---|---------|---------|
| |河南省驻上海办事 | |
|67 | |河南省驻沪办 |
| |处 | |
|---|---------|---------|
| |河南省驻广州办事 | |
|68 | |河南省驻穗办 |
| |处 | |
|---|---------|---------|
|69 |河南省地方铁路局 |河南省地方铁路局 |
|---|---------|---------|
|70 |郑州铁路局 |郑州铁路局 |
|---|---------|---------|
|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 | |
|71 | |黄委会 |
| |员会 | |
|---|---------|---------|
|72 |河南省河务局 |河南省河务局 |
|---|---------|---------|
|73 |河南省国家税务局 |河南省国税局 |
|---|---------|---------|
|74 |河南省烟草专卖局 |河南省烟草局 |
|---|---------|---------|
|75 |河南省电力工业局 |河南省电业局 |
|---|---------|---------|
|76 |河南省邮电管理局 |河南省邮电局 |
|---|---------|---------|
| |河南省省直机关事 | |
|77 | |河南省事管局 |
| |务管理局 | |
|---|---------|---------|
| |中国人民银行郑州 | |
|78 | |人行郑州监管处 |
| |监管处 | |
-------------------------

-------------------------
|编 号| 单位名称 | 用户名称 |
|---|---------|---------|
| |中国人民银行郑州 | |
|79 | |人行郑州支行 |
| |市支行 | |
|---|---------|---------|
| |中国工商银行河南 | |
|80 | |河南省工商行 |
| |省分行 | |
|---|---------|---------|
| |中国农业银行河南 | |
|81 | |河南省农行 |
| |省分行 | |
|---|---------|---------|
|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 |
|82 | |河南省农发行 |
| |河南省分行 | |
|---|---------|---------|
| |中国银行河南省分 | |
|83 | |河南省中行 |
| |行 | |
|---|---------|---------|
| |中国建设银行河南 | |
|84 | |河南省建行 |
| |省分行 | |
|---|---------|---------|
|85 |交通银行郑州支行 |交行郑州支行 |
|---|---------|---------|
| |中国人民保险公司 | |
|86 | |人保河南公司 |
| |河南公司 | |
|---|---------|---------|
| |中国人寿保险公司 | |
|87 | |寿险河南公司 |
| |河南公司 | |
|---|---------|---------|
| |太平洋保险公司郑 | |
|88 | |太保郑州公司 |
| |州分公司 | |
|---|---------|---------|
| |平安保险公司郑州 | |
|89 | |平保郑州公司 |
| |分公司 | |
|---|---------|---------|
|90 |郑州海关 |郑州海关 |
|---|---------|---------|
| |河南省出入境检验 | |
|91 | |河南省检疫局 |
| |检疫局 | |
|---|---------|---------|
|92 |河南省物资储备局 |河南省储备局 |
|---|---------|---------|
|93 |河南省气象局 |河南省气象局 |
|---|---------|---------|
|94 |河南省民航局 |河南省民航局 |
-------------------------

-------------------------
|编 号| 单位名称 | 用户名称 |
|---|---------|---------|
|95 |河南省航天局 |河南省航天局 |
|---|---------|---------|
|96 |河南省黄金管理局 |河南省黄金局 |
|---|---------|---------|
|97 |河南省地震局 |河南省地震局 |
|---|---------|---------|
| |河南省有色地质勘 | |
|98 | |河南省有色地质局 |
| |查局 | |
|---|---------|---------|
| |中国新星公司华北 | |
|99 | |华北石油局 |
| |石油局 | |
|---|---------|---------|
| |河南省残疾人联合 | |
|100| |河南省残联 |
| |会 | |
|---|---------|---------|
|101|河南省消防局 |河南省消防局 |
|---|---------|---------|
|102|河南省邮政局 |河南省邮政局 |
|---|---------|---------|
|103|河南省中医管理局 |河南省中医管理局 |
|---|---------|---------|
|104|河南省设备成套局 |河南省设备成套局 |
|---|---------|---------|
|105|河南省接待办公室 |河南省接待办 |
|---|---------|---------|
| |河南省地方史志办 | |
|106| |河南省地方志 |
| |公室 | |
|---|---------|---------|
|107|河南人民出版社 |河南人民出版社 |
|---|---------|---------|
|108|河南日报社 |河南日报社 |
-------------------------
注:排名顺序只作一次性规范用户名称使用,不
作其他依据。
河南省远程系统公文、信息上报用户规范名称(二)
--------------------------
|编 号| 单位名称 | 用户名称 |
|------------|-----------|
| 郑州市 | 河南省郑州市府 |
|------------|-----------|
| 1 |巩义市 |河南省郑州市巩义市府 |
|---|--------|-----------|
| 2 |荥阳市 |河南省郑州市荥阳市府 |
|---|--------|-----------|
| 3 |新密市 |河南省郑州市新密市府 |
|---|--------|-----------|
| 4 |登封市 |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府 |
|---|--------|-----------|
| 5 |新郑市 |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市府 |
|---|--------|-----------|
| 6 |中牟县 |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府 |
|------------|-----------|
| 开封市 | 河南省开封市府 |
--------------------------

--------------------------
|编 号| 单位名称 | 用户名称 |
|---|--------|-----------|
| 1 |开封县 |河南省开封市开封县府 |
|---|--------|-----------|
| 2 |尉氏县 |河南省开封市尉氏县府 |
|---|--------|-----------|
| 3 |兰考县 |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府 |
|---|--------|-----------|
| 4 |通许县 |河南省开封市通许县府 |
|---|--------|-----------|
| 5 |杞 县 |河南省开封市杞县县府 |
|------------|-----------|
| 洛阳市 | 河南省洛阳市府 |
|------------|-----------|
| 1 |偃师市 |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市府 |
|---|--------|-----------|
| 2 |孟津县 |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府 |
--------------------------

--------------------------
|编 号| 单位名称 | 用户名称 |
|---|--------|-----------|
| 3 |新安县 |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府 |
|---|--------|-----------|
| 4 |宜阳县 |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府 |
|---|--------|-----------|
| 5 |嵩 县 |河南省洛阳市嵩县县府 |
|---|--------|-----------|
| 6 |栾川县 |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府 |
|---|--------|-----------|
| 7 |汝阳县 |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府 |
|---|--------|-----------|
| 8 |洛宁县 |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府 |
|---|--------|-----------|
| 9 |伊川县 |河南省洛阳市伊川县府 |
|------------|-----------|
| 平顶山市 | 河南省平顶山市府 |
|------------|-----------|
| 1 |汝州市 |河南省平顶山市汝州市府|
|---|--------|-----------|
| 2 |舞钢市 |河南省平顶山市舞钢市府|
|---|--------|-----------|
| 3 |叶 县 |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县府|
|---|--------|-----------|
| 4 |宝丰县 |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府|
|---|--------|-----------|
| 5 |鲁山县 |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府|
|---|--------|-----------|
| 6 |郏 县 |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县府|
|---|--------|-----------|
| 7 |襄城县 |河南省平顶山市襄城县府|
|------------|-----------|
| 新乡市 | 河南省新乡市府 |
|------------|-----------|
| 1 |新乡县 |河南省新乡市新乡县府 |
|---|--------|-----------|
| 2 |卫辉市 |河南省新乡市卫辉市府 |
|---|--------|-----------|
| 3 |辉县市 |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府 |
|---|--------|-----------|
| 4 |获嘉县 |河南省新乡市获嘉县府 |
|---|--------|-----------|
| 5 |封丘县 |河南省新乡市封丘县府 |
|---|--------|-----------|
| 6 |延津县 |河南省新乡市延津县府 |
|---|--------|-----------|
| 7 |原阳县 |河南省新乡市原阳县府 |
|---|--------|-----------|
| 8 |长垣县 |河南省新乡市长垣县府 |
|------------|-----------|
| 焦作市 | 河南省焦作市府 |
|------------|-----------|
| 1 |沁阳市 |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市府 |
|---|--------|-----------|
| 2 |孟州市 |河南省焦作市孟州市府 |
|---|--------|-----------|
| 3 |博爱县 |河南省焦作市博爱县府 |
|---|--------|-----------|
| 4 |修武县 |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府 |
|---|--------|-----------|
| 5 |武陟县 |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府 |
|---|--------|-----------|
| 6 |温 县 |河南省焦作市温县县府 |
--------------------------

--------------------------
|编 号| 单位名称 | 用户名称 |
|------------|-----------|
| 安阳市 | 河南省安阳市府 |
|------------|-----------|
| 1 |林州市 |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府 |
|---|--------|-----------|
| 2 |安阳县 |河南省安阳市安阳县府 |
|---|--------|-----------|
| 3 |汤阴县 |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府 |
|---|--------|-----------|
| 4 |内黄县 |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府 |
|---|--------|-----------|
| 5 |滑 县 |河南省安阳市滑县县府 |
|------------|-----------|
| 鹤壁市 | 河南省鹤壁市府 |
|------------|-----------|
| 1 |淇 县 |河南省鹤壁市淇县县府 |
|---|--------|-----------|
| 2 |浚 县 |河南省鹤壁市浚县县府 |
|------------|-----------|
| 濮阳市 | 河南省濮阳市府 |
|------------|-----------|
| 1 |濮阳县 |河南省濮阳市濮阳县府 |
|---|--------|-----------|
| 2 |南乐县 |河南省濮阳市南乐县府 |
|---|--------|-----------|
| 3 |台前县 |河南省濮阳市台前县府 |
|---|--------|-----------|
| 4 |清丰县 |河南省濮阳市清丰县府 |
|---|--------|-----------|
| 5 |范 县 |河南省濮阳市范县县府 |
|------------|-----------|
| 漯河市 | 河南省漯河市府 |
|------------|-----------|
| 1 |郾城县 |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县府 |
|---|--------|-----------|
| 2 |临颍县 |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府 |
|---|--------|-----------|
| 3 |舞阳县 |河南省漯河市舞阳县府 |
|------------|-----------|
| 三门峡市 | 河南省三门峡市府 |
|------------|-----------|
| 1 |义马市 |河南省三门峡市义马市府|
|---|--------|-----------|
| 2 |灵宝市 |河南省三门峡市灵宝市府|
|---|--------|-----------|
| 3 |渑池县 |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府|
|---|--------|-----------|
| 4 |卢氏县 |河南省三门峡市卢氏县府|

不分页显示   总共2页  1 [2]

  下一页

安徽省劳动保护条例

安徽省人大


安徽省劳动保护条例
安徽省人民代表大会


(1997年6月7日安徽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保障劳动者在劳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防止伤亡事故的发生,减少职业危害,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劳动保护,是指为保障劳动者在劳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所采取的各种措施。包括劳动安全、劳动卫生、女职工和未成年职工的保护、工作时间和休假制度等。
第三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的企业及其他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依照本条例执行。
第四条 劳动保护工作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实行用人单位负责、行业管理、国家监察和群众监督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
第五条 建立工伤保险制度,实行工伤保险与事故预防相结合。
第六条 鼓励开展劳动保护宣传教育和科学研究,普及劳动保护知识,推广先进技术,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表彰和奖励在改善劳动条件和减少职业危害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

第二章 劳动保护责任
第七条 各级政府应当加强对劳动保护工作的领导,负责组织劳动保护法律、法规和规章的实施,将劳动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并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劳动保护工作情况。
第八条 各级劳动行政部门综合管理劳动保护工作,对用人单位遵守劳动保护法律、法规情况实行国家监察。
第九条 各级计划、经济综合管理部门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计划,应当有劳动保护内容,统筹安排劳动保护措施项目。
第十条 各级科技行政部门应加强劳动保护科技的研究和开发,提高劳动保护的科技水平。
第十一条 各级财政部门应当安排劳动保护事业经费,保证劳动保护工作的开展。
第十二条 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制造、安装、维修危险性较大的特种设备或者生产易燃易爆物品、剧毒介质及其他化学危险品的,应当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征得同级劳动行政部门和有关部门同意后,核发营业执照或者核批扩大生产经营范围。
第十三条 各级行业(企业)主管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管理所属行业(企业)劳动保护和安全生产工作,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
第十四条 用人单位必须执行国家劳动保护法律、法规和规章,建立健全劳动安全卫生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编制年度劳动保护技术措施计划,明确机构和人员负责劳动保护工作,并应定期向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报告劳动保护工作情况。
第十五条 用人单位的法定代表人,对本单位劳动保护工作负全面领导责任;其他负责人对分管范围内的劳动保护工作负直接领导责任。
第十六条 用人单位必须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合同内容必须具备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的条款,明确用人单位的义务。用人单位工会代表职工,可以就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与用人单位签订集体合同。劳动合同中有关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的标准,不得低于集体合同的规定。
用人单位必须参加工伤保险,执行省有关企业职工工伤保险的规定。
第十七条 劳动者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必须遵守劳动安全卫生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正确使用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和劳动防护用品。

第三章 劳动保护措施
第十八条 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工程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负责工程项目可行性论证、设计、施工等单位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工程项目可行性论证文件,应当有劳动安全卫生的内容;
(二)设计单位编制的初步设计文件,应当符合国家劳动安全卫生规程和技术标准,编制劳动安全卫生专篇,并对劳动安全卫生设施的设计负责;
(三)建设单位在项目初步设计会审前,应向劳动、卫生部门和工会组织报送建设项目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报告和初步设计文件、资料;
(四)施工单位应当按照审查批准的设计文件进行施工,并对劳动安全卫生设施的施工质量负责。
工程项目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的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必须有劳动、卫生等行政部门和工会参加。设计审查不合格的,不得施工;竣工验收不合格的,不得投产使用。
第十九条 劳动作业场所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国家规定的各类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职业危害因素的浓度、强度,并定期进行检测;
(二)在高温、低温、粉尘、毒物和易发生职业性传染病的作业场所,应相应采取防暑降温、低温防护、粉尘控制、毒物和生物危害控制等措施;
(三)建筑安装施工现场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高处作业应有相应的安全设施;
(四)在密闭设备或狭小空间等场所作业时,应当先进行必要的劳动安全检测并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后方可进行作业;
(五)作业场所地面应保持平整,因生产需要所设的坑、壕或池应当设置围档或者盖板,作业通道、安全消防通道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
(六)室内工作地点的温度,作业场所的光线、设备、设施和厂房的布局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
(七)厂区铁路的道口设置、安全标志,必须符合工业企业铁路道口安全标准;
(八)作业场所的其他未列项目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
第二十条 对起重机械、电梯、压力管道等危险性较大的特种设备的制造、安装、维修单位,实行安全资格认可。
使用上述特种设备必须申办准用证,定期进行检验;不符合安全要求的,必须停止使用,限期改正。
第二十一条 各种易燃、易爆、剧毒、强腐蚀和放射性等危险物品的试验、生产、使用、运输和贮存,应当有安全防护和紧急处置措施。
第二十二条 对建筑安装、拆除等施工单位实行安全资格审查制度。未经审查或者审查不合格的,不得从事建筑安装、拆除业务。
多个单位在同一现场施工时,由总承包单位全面负责劳动安全卫生工作,现场施工单位负责安全知识教育及安全卫生技术措施的落实。
第二十三条 劳动安全卫生防护仪器设备和劳动防护用品的设计、制造,必须符合国家和省规定的标准。
劳动防护用品的质量检验由法定的检验机构负责。
第二十四条 用人单位必须按照国家和省规定的劳动防护用品发放标准,为劳动者配备符合要求的劳动防护用品,不得用发放现金来代替劳动防护用品。应当定期检验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的防护性能,已经失效的不准使用。
第二十五条 用人单位对从事有职业危害作业的劳动者和特种作业人员,必须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劳动者被确诊为职业病后,其所在单位应当给予治疗和妥善安置。
职业性健康检查机构的资格认可、健康检查的内容、对象和期限,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六条 用人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劳动安全卫生教育制度。普及安全卫生知识,增强劳动者在劳动安全卫生方面的自我保护能力,对新职工要进行上岗前安全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调换工种或离岗一年以上重新上岗的人员以及使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人员
,必须进行相应的劳动安全卫生教育。
第二十七条 用人单位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和劳动安全卫生管理人员,应当首先接受劳动安全卫生教育,掌握劳动安全卫生方面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以及有关知识。
第二十八条 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过安全知识与安全操作技能培训、考核,取得特种作业资格,方可独立上岗作业。
第二十九条 禁止使用童工,用人单位必须执行国家和省有关女职工、未成年工劳动保护法律法规规定。
第三十条 用人单位必须执行国家和省有关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的规定。
第三十一条 用人单位应当安排专项经费,用于改善劳动条件和安全卫生设施,开展劳动安全卫生宣传教育。
第三十二条 用人单位对存在的危险源必须制定监控管理措施,对事故隐患必须制定整改方案,及时消除。
第三十三条 用人单位发生伤亡事故,必须如实上报,并保护现场,及时抢救,防止事故扩大。
伤亡事故调查、处理,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执行。事故调查、处理费用,由责任单位承担。

第四章 劳动保护监督检查
第三十四条 各级劳动行政部门对劳动保护工作实行国家监察,主要职责是:
(一)监督检查用人单位及其主管部门遵守国家劳动保护法律、法规情况,查处违反劳动保护法律、法规的行为;
(二)制定劳动保护规划、计划和管理规章,并组织实施;
(三)会同有关部门参加工程项目的劳动安全卫生可行性论证、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参加劳动安全卫生科研成果和有关新技术(包括国外引进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鉴定;
(四)监督检查用人单位劳动安全卫生状况,发现存在重大事故隐患和严重职业危害,应当及时制发《劳动保护监察决定书》,督促其限期整治;
(五)监督用人单位劳动安全卫生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考核、发证;
(六)对危险性较大的特种设备、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实施安全审查;
(七)参加用人单位因工伤亡事故的调查、处理;在处理意见不一致时,提出结论性意见;负责事故审理和批复,监督事故处理批复的执行情况;
(八)依法应履行的其他监察职责。
第三十五条 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行使下列监督检查职责:
(一)对用人单位执行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的情况进行监督;
(二)监督职业性健康检查、职业病统计报告和处理情况;
(三)监督、指导职业病诊断和劳动能力鉴定工作;
(四)参加并监督建设工程项目卫生设施的审查和竣工验收;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三十六条 各级劳动行政部门劳动安全卫生监察人员(含根据工作需要聘任的兼职监察人员)执行公务时,有权进入用人单位的作业现场,调查劳动保护情况,查阅必要的文件和资料,询问有关人员。发现危及劳动者安全和健康的紧急情况时,有权采取或要求采取紧急措施。
劳动安全卫生监察人员执行公务,必须出示证件,秉公执法并遵守有关规定。
第三十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应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用人单位遵守劳动安全卫生法律、法规和标准的情况进行监督。
第三十八条 各级工会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监督劳动保护法律、法规的实施。
第三十九条 用人单位的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应当定期讨论劳动保护工作,审查本单位劳动保护措施方案,对违反劳动保护法律、法规的决定和措施有权否决。
劳动者对用人单位管理人员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有权拒绝执行,对危害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行为,有权批评、检举和控告。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条 县级以上劳动行政部门或卫生行政部门对用人单位制订的规章制度违反劳动安全卫生法律法规的,应根据各自的职责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可提请同级政府或上级有关部门领导,追究有关领导人责任;对劳动者安全、健康造成损害的,用人单位应按国家有关规定承担
赔偿责任。
第四十一条 工程项目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未经审查、验收,或者经审查、验收不合格而擅自施工、投产的,劳动行政部门应当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处以3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罚款,可提请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决定停产整顿,并追究有关领导和责任人的责任。
第四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逾期不改的,处以3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可提请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决定停产整顿,并追究有关领导和责任人的责任:
(一)建筑安装、拆除等施工单位未经安全审查或审查不合格而从事建筑安装、拆除业务的;建筑施工现场安全设施不符合国家规定的;
(二)起重机械、电梯、压力管道等危险性较大的特种设备的制造、安装、使用、维修单位未按有关规定实行安全资格认可;危险性较大的特种设备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擅自投入使用的;
(三)有易燃易爆物品等危险场所未配备防火防爆设施,或者配备的器材不符合国家规定的;
(四)有毒有害作业场所未按规定定期检测的;作业场所的粉尘、毒物等职业危害超过国家标准,未按规定治理的,或者转移尘毒危害的;
(五)用人单位未按规定向劳动者提供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或提供的劳动防护用品不符合国家标准的。
第四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行政部门应当对用人单位给予警告,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可处以1000元以上3000以下的罚款,并追究有关领导人的责任:
(一)使用特种作业人员未取得特种作业资格独立上岗作业的;
(二)使用人员未按规定进行职业性健康检查的;
(三)违反国家有关工作时间规定的。
第四十四条 用人单位违反女职工和未成年工劳动保护规定,侵害其合法权益的,劳动行政部门应予警告,责令改正,并可按侵害女职工或未成年工人次处以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罚款,有关领导和责任人员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对女职工或者未成年工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四十五条 用人单位对劳动者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的,侮辱、体罚、殴打、非法搜查和拘禁劳动者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有关规定由公安机关作出处理。
第四十六条 用人单位违反本条例规定,造成职工重伤事故的,由县以上劳动行政部门处以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造成职工死亡事故的,处以5000元以上20000元以下的罚款,并应提请同级人民政府或上级有关部门逐级追究有关单位领导渎职责任和责任人的
责任,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七条 辱骂、殴打劳动保护监督检查人员,阻挠劳动行政部门、有关部门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打击报复举报人员的,由劳动行政部门或者有关部门提请公安机关依照《治安处罚条例》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四十八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复议或者起诉。
第四十九条 执法部门执行罚没必须使用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罚没票据,罚没收入全额上缴国库。用人单位被罚的款项应在自有资金中列支,不得摊入生产成本。
第五十条 劳动行政部门或者有关部门工作人员滥用职权、以权谋私、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由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五十一条 矿山和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管理除适用本条例外,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五十二条 有关劳动安全资格审查、发证问题,由省政府根据本条例制定实施办法。
第五十三条 本条例自1997年7月1日起施行。1985年12月19日安徽省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的《安徽省劳动保护监察暂行条例》同时废止。



1997年6月10日